近日,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一份终审判决书,为德力西近30年的“长跑维权”画上句号。
据德力西集团官微消息,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于近日作出终审判决:上海德力西开关有限公司立马停止使用含“德力西”字样的企业名称,并赔偿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500万元。
其一是,乐清人胡成中在温州创立的“德力西集团”,是中国电气行业龙头企业,已连续23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。其二是,乐清同乡设立的“上海德力西开关”,业务范围几乎与前者一样。
德力西集团,是我国电气行业知名企业。1984年,浙江乐清人胡成中在家乡创办求精开关厂,并迅速成长为当地最大的低压电器企业之一。自1991年开始,胡成中正式启用了“德力西”作为企业字号,乐清县德力西电子元件厂在乐清市登记成立。
此后,德力西迅速成长为中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,稳居行业第一梯队,“德力西”商标也在1999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2007年,德力西集团与全球500强施耐德电气强强携手,合资成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,业务覆盖电气、工业控制自动化、家居电气三大领域。
上海德力西开关,由胡成中同县、同镇的老乡于1994年在上海设立。而后,其创始人又陆续注册了德力西装潢、德力西实业等一系列关联公司,并在2014年新设立了一家与德力西集团同为“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”的德力西联合开关集团。
据悉,上海德力西开关在日常经营和销售活动中频繁使用放大“德力西”字样替代其自有商标、模仿德力西集团官方网店设计、利用山寨版“500强”榜单进行宣传等手段争夺市场。
由于同属电气行业、同在上海,两个“德力西”并存引发市场混淆的同时,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惑。
德力西表示,自1994年以来,“上海德力西开关”在电气市场以各种手段“傍名牌”、“蹭流量”侵犯德力西集团的合法权益。
为此,在30年的时间里,德力西集团在各级司法机关、行政机关的支持下,多次投诉、起诉上海德力西开关及关联企业侵犯了其字号权、商标权等权益,先后迫使“上海德力西开关”旗下的“德力西装潢”、“德力西实业”、“德力西联合开关集团”等侵权主体更名或注销。
然而,作为核心企业的上海德力西开关一直存续至今。此次,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最新判决,也为德力西的这场“长跑维权”画上了圆满句号。
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9月19日作出的终审判决书认定,上海德力西开关以“德力西”为字号,主观上有“搭便车”的故意,客观上易导致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,其行为构成不正竞争。
判决书还指出,“上海德力西公司侵权恶意较强、侵权时间较长、侵权形式多、范围广;且企业经营规模较大,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经历数次行政处理;以及有的涉案商品上存在单独的不正当竞争行为,有的涉案商品上同时存在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行为等诸多情况。”
为此,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出判决:上海德力西开关有限公司立即不再使用含有德力西字样的企业名,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赔偿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500万元,及为制止侵犯权利的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16.88万元。
至此,德力西漫长又艰难的30年维权之路宣告胜利,“两个德力西”30年的知识产权缠斗也暂时画上句号。
对于知识产权保护,不仅是法律的要求,更是企业持续创新和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。然而,“假货就像病菌存在周围的空气里,跟假货的斗争,就是跟人性的阴暗面做斗争。”对于品牌企业来讲,打假维权,是一场永久性的战争。
多年来,在各行各业,一些品牌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,不仅在名称和商标上“贴近”驰名商标“蹭热度”,商品质量和设计上也是频频抄袭,李逵遇见“李鬼”,如果不细看,都分不清谁才是正品。
而在LED照明电工行业,除了德力西,包括雷士照明、欧普照明、公牛、木林森、佛山照明、昕诺飞、西顿照明、西门子、亚明、小器鬼、联浩照明等品牌也都备受假冒侵权之痛。
但正如《水浒传》中,李逵最终打死“李鬼”一样。假冒伪劣者终将被战胜,被行业所淘汰。
因此,在漫漫的打假路上,LED照明电工企业唯有拿起法律武器重拳打击,震慑不法商家,才能维护品牌和用户的根本利益,进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。